2019年4月25日星期四

理论频道: 把握好干部考核的“时度效”

理论频道
理论新闻 
把握好干部考核的"时度效"
Apr 26th 2019, 00:00, by 张小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考核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4月22日人民日报)

作为干部"选、育、用、管"制度链条中的基础环节,干部考核是检验干部干事创业的有效方式、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进入新时代,针对干部"干什么""怎么干"有了更高要求,干部考核也要从制度层面与时俱进,回答好"如何考""考什么",着力解决好当前干部队伍和干部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全不深""不准不实"等突出问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事识人,历来不易。《干部考核条例》紧紧围绕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首次以条例的形式对干部考核工作进行了总体规范,这充分凸显出做好新形势下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好这一基本遵循,发挥好"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推动树立重实绩、重担当、有作为的鲜明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振广大干部的干事热情。

明确"何时考",在考核时机上下功夫。"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考核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准确把握干部的政治素质、干事能力、发展潜质等"综合素质",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抓在经常,并注意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干部考核条例》首次明确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4种,并按照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为重点、专项考核为补充的思路作了总体设计。这充分体现了分类别、近距离考核干部的科学原则,从制度层面有效避免了干部考核"走过场"、不重"平时表现"只重"期末成绩"、考不到关键"点"上等问题,有利于实现对干部的全过程、立体式"扫描"。

着眼"考什么",在考核尺度上求精准。干部考核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了解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与岗位胜任度,看其是否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考核偏离了应有的"轨道",为了完成任务而"考",不注重考核内容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注重考核对象在共性内容和个性内容方面的差异,过分依赖"一刀切"的考核指标、过分强调台账资料在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也"带偏"了少数干部的干事方向。《干部考核条例》规定根据不同岗位职责要求,明确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情形和评价标准;明确考核实行分级分类考核......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对"考什么"有更为科学的认识,把握好"考完"与"考好"之间的度,把握好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之间的度,在考核过程中体现出干部之间的差异化、考核内容和方式方法的精准化,落实好"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要求。

落脚"如何用",在突出实效上做文章。考核的真正价值在于结果的运用。只有把干部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钩,才能让材料中的"软指标"变为指导实际工作的"硬杠杠",发挥出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独特优势。如果考核过程"轰轰烈烈"、结果运用却软弱无力,势必影响考核工作的实效。《干部考核条例》要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在用好考核结果上做文章,发挥好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让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让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发挥好考核结果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有效甄别"带病"干部,并及时采取诫勉谈话、函询等方式"对症下药"。挖掘好考核结果的研究价值,从中总结个别考核对象的能力特质与性格优缺点,有针对性进行下一步培养教育;并注重所在地区阶段性、整体性考核结果的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整个干部队伍建设质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